研究生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信息 -> 正文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发布日期:2023-07-03   点击量:   作者:刘祖旺 

一、学科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涵盖外国语言学和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外文明与文化交流的产物。本学科涵盖5大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学为主体,向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领域扩展。

云鼎国际4118登录外国语言文学于1999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获批日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外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东亚社会与文化4个研究方向。在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英汉语言对比、现代汉语计量研究、信息化外语教学、战后英国学院派小说、中华文化典籍与学术外译、翻译技术教学与应用、海上丝绸之路、中日传统习俗比较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能够为研究生学习与研究提供优越的条件。英语语言文学是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仅有的6个语言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级,位列全部163所参评院校的前50-60%。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外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综合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广阔的国际视野,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国家情怀及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外语教学、科研、外事、涉外管理等领域工作需求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

2.具备较坚实的外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某个研究方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拓宽文献阅读的范围。掌握从事文献调研、资料查询、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所需要的工具性知识。

3.具有较好的理论涵养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成果;坚持实事求是,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写作规范。

4.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包括独立查询资料、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回答同行质疑、从事学术咨询的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将基本语言文学理论应用于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协调、沟通与合作;具备较强的外语口笔译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运用外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学术思想,善于在学术期刊、学术网站、学术研讨会、学术咨询等平台中发布、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现代网络技术。

三、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与整合,本学科已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每个方向均拥有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1.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本方向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开展语言本体研究,并依托国家级“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山东省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结合外语教育与教学理论开展外语教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形式句法、构式语法、计量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师教育等。在英汉句法对比、现代汉语计量研究、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2.外国文学

本方向运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采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法,立足文本细读,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对英、美、东北亚区域文学的文本思想和艺术特征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英国现当代文学、美国现当代文学、东北亚文学等。在英国史诗、爱德华时代的英国小说、战后英国学院派小说、美国非族裔文学、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3.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方向应用西方当代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运用语言学、文化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外文化传播和学术翻译开展汉外互译研究与实践。研究领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外译、当代学术外译、当代外国文化论著汉译、现代翻译技术、翻译教学等。在中华文化典籍英译、当代国外人文畅销书汉译、翻译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

4.东亚社会与文化

本方向综合运用语言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围绕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东亚国家系统开展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语言与语言习得、传统习俗文化、宗教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传播与本土化、区域交流与合作等。在中日传统习俗比较、岛屿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必修课程学习1.5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专业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延期毕业。

五、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必修课、方向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方向必修课。必修环节包括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6.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24.5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含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

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可以跨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但不超过4学分。课程学习严格按照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均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见《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的考核方式除部分研究方法课外,均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于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导师须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要求学生补修相关本科生必修课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方法上,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能力训练,重大事项如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考核、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及答辩等须由导师组决定。

在培养环节上,坚持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知识获取与能力发展并重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观摩学习、专题讨论、学术研讨及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师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要因材施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在第2-5学期进行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不限,可以采取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研究生也可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实践活动结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活动报告,并将参加实践环节活动情况记入《云鼎国际4118登录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或导师组评分并加盖公章,实践活动考核合格获得2学分。

八、科学研究

每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8次、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在国内外正规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在答辩申请前完成要求的学术活动后,填写《云鼎国际4118登录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并提交主讲学术报告或由主持讲座教师签字的听取学术报告清单等支撑材料。指导教师或导师组据此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学术活动考核合格获得2学分。

九、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按《云鼎国际4118登录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规定执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延期毕业。

十、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

在师生互选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并指导研究生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开展选题工作。论文选题应确属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开题

在第三学期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经开题审核小组审核同意开题的,按论文工作计划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首次开题审核及二次开题审核两次均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

3.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检查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后,进入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研究生撰写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情况,导师应经常了解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4.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完毕并符合如下条件后,方能提出答辩申请: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实践活动规定的专业实习工作和科研实践活动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论文答辩工作具体程序及要求按《云鼎国际4118登录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十一、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详见《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二、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颁发云鼎国际4118登录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院

备注

A01901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马克思主 义学院


A01901000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

16

1

1

考试

A019000007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8

0.5

1

考试

研究生院

A019050002

研究生英语(读写、听

说、翻译)

96

3

1-2

考试

外国语 学院

方向四 必修

A019050004

第二外语(日语)

96

3

1-2

考试

方向一、 二、三 必选一

A019050005

第二外语(法语)

96

3

1-2

考试

BX19051101

语言学概论

48

3

1

考试

外国语 学院

本专业所 有研究生 必修

BX19051102

文学概论

48

3

1

考试

BX19051103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48

3

3

考查

BX19051104

文化学概论

48

3

2

考试

BX19051105

语义学

32

2

2

考试

方向一 必修

BX19051106

句法学

32

2

2

考试

BX19051107

小说的叙事与文体

32

2

1

考试

方向二 必修

BX19051108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32

2

2

考试

BX19051109

翻译学概论

32

2

1

考试

方向三 必修

BX19051110

中西翻译理论比较

32

2

2

考试

BX19051111

外语教学论

32

2

2

考试

方向一、

二、三 必修

BX19051112

东亚社会史研究概论

32

2

2

考试

方向四 必修

BX19051113

翻译学概论(日、朝)

32

2

2

考试

BX19051114

东亚文化比较研究

32

2

3

考试

DX19051101

语用学

32

2

3

考查

方向一 选修

DX19051102

语料库语言学

32

2

2

考查

DX19051103

第二语言习得

32

2

3

考查

DX19051104

语言测试

32

2

2

考查

DX19051105

汉语语言学

32

2

3

考查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院

备注


DX19051106

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

方法

32

2

3

考查



DX19051127

话语分析

32

2

2

考查

DX19051107

英国小说

32

2

3

考查

方向二

DX19051108

美国小说

32

2

2

考查

DX19051109

非裔美国文学

32

2

3

考查

DX19051110

古英语时期英国文学

32

2

3

考查

选修

DX19051111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

32

2

3

考查

DX19051112

中韩文学比较研究

32

2

3

考查

DX19051113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32

2

2

考查

方向三

DX19051114

翻译系统工程

32

2

3

考查

DX19051115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

32

2

2

考查

DX19051116

文学翻译

32

2

2

考查

选修

DX19051117

翻译批评

32

2

3

考查

DX19051118

翻译技术基础

32

2

2

考查

DX19051119

基础口译

32

2

3

考查

DX19051120

东亚社会比较研究

32

2

3

考查

方向四

DX19051121

东亚文化史研究概论

32

2

1

考查

DX19051122

东亚语言比较研究

32

2

3

考查

DX19051123

东亚交流与合作研究

32

2

3

考查

选修

DX19051124

词汇学(日、朝)

32

2

2

考查

DX19051125

句法学(日、朝)

32

2

2

考查

DX19051126

朝鲜语习得研究(朝)

32

2

2

考查

必修

学术活动

2

外国语

本专业研

环节

实践活动

2

学院

究生必修

注:方向四标注(日)或(朝)的课程面向日语、朝鲜语学生分别开设,未标注的课程面向该方向所有学生开设。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主要参考书目(英)

1

Aarts, B. & A. Mcmahon. The Handbook of English Linguistics. Malden: Blackwell. 2006.

2

Allan, K. & K. M. Jaszczolt.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3

Baker,  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4

Dixon, R. M. W. Basic Linguistic Theory (Vol. 1-3).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5

Ellis, R.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Malden: Willey. 2012.

6

Ender, A., Leemann, A. & B. Wälchli.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Berlin and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2012.

7

Fauconnier, G. &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8

Saussure,  F.  D.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9

Fromkin, V., Rodman, R. & N. Hyam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11th. Ed.). Boston:

Cengage. 2017.

10

Gass, S. & A. Mackey.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2.

11

Gass, S. & L.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1994.

12

Geeraerts, 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ic Readings.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6.

13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14

Goldberg,  A. E.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15

Guerin,  W.  L.  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6

Hagemann, L. & J. Guéron. English Grammar. Oxford: Blackwell. 1999.

17

Halliday, M. A. K. & J. J. Webster. Continuum Compan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New York: Continuum. 2009.

18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19

Hermans,  T.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ic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20

Hoffmann, T. & G. Trousdal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21

Horn, L. & W. Gregory. Th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Oxford: Blackwell. 2005.




22

Lakoff, G. &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Mind: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23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9.

24

Martinich, A. P. & D. Sosa. A Companion to Analytic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2001.


25

Newmeyer, F.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ol. 1-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Podesva, R. & D. Sharma. Research Method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27

Radford, A. et 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8

Richards, I. A.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London: Routledge. 2001.

29

Richter, D. H. A Companion to Literary Theory. Oxford: John Wiley & Sons. 2016.

30

Smith, N. Chomsky: Ideas and Idea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1

Williams, J. & A. Chesterman. 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

32

Wright , C. & B. Hale.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xford: Blackwell. 1999.

33

和歌森太郎.日本民俗学講座(1-5). 東京: 朝倉書店. 1981.

34

石田英一郎.日本文化論. 東京: 筑摩書房. 1969.

35

梅棹忠夫.文明の生態史観. 東京: 中央公論社. 1985.

36

家永三郎. 日本文化史. 東京: 岩波書店. 1997.

37

折口信夫.古代研究(1-4. 東京: 中央公論社. 2008.

38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説(上、下). 東京: 筑摩学芸文庫. 1999.

39

井上清. 日本の歴史(1-3.東京: 岩波書店. 1995.

40

網野義彦. 日本社会の歴史(1-3. 東京: 岩波書店. 1997.

41

中根千枝.タテ社会(3 冊). 東京: 講談社. 1978.

42

三好行雄.近代文学史必携. 東京: 樱枫. 1987.

43

日本有精堂編集部. 近代小研究必携. 東京: 有精堂. 1988.

44

久保田淳.古典文学史必携.東京: 樱枫. 1992.

45

三好行雄秋山虔.新日本文学史. 東京: 文英堂. 2010.

46

中嶋尚竹内清己. 概説日本文学文化. 東京: おうふう出版社. 2005.

47

川上誓作.認知言語学の基礎. 東京: 研究社. 2003.

48

山梨正明. 認知文法論. 東京: ひつじ書房. 2008.

49

町田健籾山洋介. 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 東京: 研究社. 2008.



50

水野俊平.庶民たちの朝鮮王朝. 東京: 角川学芸出版. 2013.


51

定延利之. 煩悩の文法-体験を語りたがる人びとの欲望が日本語の文法システムをゆさ

ぶる話-. 東京: 筑摩書房. 2008.

52

고영근, 남기심. 표준국어문법론. 서울: 탑출판사. 2001.


53

김광억. 문화의정치와지역권력구안동과 안동김씨. 서울: 서울대학교출판문화원. 2012.


54

동국대학교 한국문학연구소. 동아시아비교문학의 전망. 서울: 동국대학교출판부. 2003.

55

이익섭,채완. 국어문법론강의. 서울: 학연사. 2008.

56

이기문.국어 어휘사연구. 서울: 동아출판사. 1991.

57

조동일. 한국문학통사( 3 ). 서울지식산업사. 2003.

58

최인학. 비교연구를 통한 한국민속과 동아시아. 서울: 민속원. 2004.

59

이재선.현대한국소설사1945~1990. 서울: 민음사. 2002.

60

이익섭.국어학개설. 서울: 학연사. 2006.

61

滨田耕作(日). 汪馥泉译.东亚文化之黎明.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62

蔡建国. 东亚合作与交流.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63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64

董学文. 西方文学理论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5

方汉文. 比较文化学新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6

冯志杰. 中国近代翻译史.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67

桂诗春,宁春岩.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8

哈比布(美). 阎嘉译. 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9

洪堡特(德). 姚小平译.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9.

70

乐黛云.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1

李均洋,佐藤利行(日).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72

李文.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73

李岩. 朝鲜文学通史(上、中、下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4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5

吕叔湘.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76

全莹金强一. 东亚的文化交流.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7

塞缪尔(美). 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78

束定芳.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9

孙乃民. 中日关系史(3 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0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1

王宏印.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2

王宏印.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

83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84

王向远.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85

王向远.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86

王小甫,徐万民,宋成有.  中韩关系史(古代、近代、现代三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4.

87

王寅. 语言哲学研究(上、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8

王勇. 东亚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89

韦勒克(美),沃伦(美).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90

文秋芳.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1

谢天振等. 中西翻译简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2

徐兴庆,陈明姿. 东亚文化交流:空间、疆界、迁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3

许钧. 翻译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4

严绍璗. 中日古代文学交流史稿.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95

杨昭全. 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96

姚小平. 西方语言学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97

伊格尔顿(英). 伍晓明译.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8

张蕴岭,周小兵. 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99

赵东一. 韩国文学论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0

朱德熙. 语法讲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1

朱京伟. 日语词汇学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102

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 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

103

大东文化研究,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

104

当代韩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5

东疆学刊,延边大学.

106

国外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107

韩国研究论丛,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108

韩中人文学研究,韩中人文学会.

109

解放军云鼎国际4118welcome学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110

日本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

111

日语学习与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12

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

113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114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

115

外语教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11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

117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118

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

119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

120

外语研究,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121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大学.

122

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23

东亚细亚文化研究,汉阳大学东亚细亚文化研究所.

124

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协会.

125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26

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127

韩国语学,韩国语学会.